EMC易倍一辆燃油车(宝马F20),现在基本上是纯娱乐向使用,跑跑山,下下赛道,拉拉自行车。
住在老破小,没条件装充电桩。当时想的是反正有油车托底,不怕里程焦虑。有紧急的事情随时可以开油车,日常时间充裕的时候就用小鹏的免费超充。两个车相互配合,满足日常需要,这是预想情况。
没想到的是,在没有私桩,一年以来全靠小鹏超充养活的前提下,居然能用电车解决99%的日常生活场景,且1万公里至今没花过一分充电钱。
当然,还是有过几次相对没时间充电的情况,开油车出门的。毕竟因为有兜底,所以经常把电车开到很极限。
所以,在题主问的家里不能安装充电桩,没有固定车位的前提下,我觉得是这样:
工作超级忙的,谨慎买(我就很明显,每当我跟朋友抱怨,最近没时间充电,肯定是大项目来临的那个小周期);
偶尔要开车出门的,尤其是类似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样的,要做好心理准备,「路线规划」一词将常伴你左右;
经常要开车出门的,除了@张抗抗抗博这种作息异常健康的电车长途大神EMC易倍,最好不要尝试。
另外还要提醒一下,没有固定桩的电动车,体验是不完整的。夏天空调预冷要耗电池的电,冬天也无法薅充电桩的羊毛进行电池和空调预热。也无法体会每天早上出门都是满电的那种快感。
我的公司目前在浦东嘉里城,地下充电车位很方便,也有好的管理,大部份时间都能停。
1.8元/度,成本略贵。但结合区位和体验,还是很香。至少不需要专门去找加油站了。
现在开Polestar 2,只有偶尔江浙沪跨城移动,略有不便。比起开油车无脑出行,电车用户就需要提前考虑一下补能路径。
综上,一台理论上NEDC 450km,实际百公里电耗大概20的Polestar 2。已经可以满足我的用车需求,并且体验良好,和油车的便利性比体验互有攻守,总体略逊色一点。
这种体验的前提基于:家和公司之中,需要有一个地方能提供稳定的补能服务。或者你有一个特别方便的第三地补能场所,比如我有个朋友家对面就是蔚来换电站,那么她买蔚来就很方便。
过段时间考虑租个大房子,带两个车位,可以安装充电桩。再置换一台电车。目前锁定了ID4X顶配四驱,续航520km。
同样的情况,房子是在老小区,正在装修,没固定车位,不能装充电桩,每天上下班往返通勤90+km,考虑使用成本,以及家和公司附近充电条件,决定要买电动汽车了。
因为自己受到车位和充电问题困扰,所以希望政府能在老小区电动汽车充电问题上给予一些政策解决方案,但目前来希望渺茫。
有一天跟小区物业和乘凉的大爷聊了聊,小区绿化率很高,完全有条件规划一些新的停车位,安排一些公用充电桩,支持下国家新能源汽车发展嘛。大爷说连电瓶车都不让放在楼里充,更别说电动汽车了,归根结底还是怕安全问题。之前小区因为停车位的问题投过票,同意牺牲绿植、规划停车位的不到50%,因为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不希望动绿化啊,他们又没有停车需求(小区一半商品房一半动迁房,所以小区里上海老人还不少),靠投票这个方式,五到十年内停车问题基本不会有什么改善,更别说装充电桩了。好在小区附近快充慢冲都不少,而且公司所在地安亭的充电条件根本不愁,年底要提的车续航里程600+km,基本一周充一次也够了。
看了大佬们的用车体验,觉得也没啥好焦虑的了。既然要用车,要沪牌,要低成本出行,还想用自动驾驶轻松完成每天大几十公里的通勤,那肯定还是要选智驾体验更好的电动汽车了。
我们家目前就是这种情况。在上海城中村,没有固定停车位和充电桩。但我们还是买了小鹏P7。
我们之前买过油电混合的车,曾经也有充电车位(后来搬到城中村,固定车位没了)。一般消费者从油车过度到电车,是需要一定心理建设的,我们之所以第一辆车没买純电,也是心底里多多少少对电车有所不信任。但用过电车后,感觉电车的里程数也没有想象中那么脆弱,充电跟加油一样,是一种可以接受的模式。
固定常去的几个点有足够的充电车位。比如周末回老家,往返150公里左右;偶尔去公司,往返80公里。这种基本都不用担心。因为目前充电站的数量和加油站的数量暂时还是没有可比性,买车之前的确需要规划好常走的路线和充电便利性。总归要有一个能方便充电的点才比较安心。
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家附近有很方便的快充电车位,走路十五分钟以内,开车三、五分钟。基于第二点原因,常去的地点其实能满足充电需求了,所以一开始也没有想过要用快充站。但是小鹏是每年是送车主3000度电的免费额度,这个羊毛怎么也得薅一下。(而且看一下这个电量,担心这个羊毛要薅不到位了)
今年在外面的充电站充过两次,每次是里程剩余100左右去充的(我们买的配置续航里程670KM),充满用了40多度电,20分钟左右。
第一次使用快充站的实际使用体验有点出乎我的想象。当时也觉得肯定得充一会儿,手机App提示预计充满需要20分钟,于是就开始去附近陪老婆逛街,时不时用手机关注一下充电进度。前15分钟真的充的很快,等发现快要充满时,我们逛得稍微远了一点,差点赶不回来。——如果充满电之后再占据停车位是要收停车费的。为了节约停车费,啊,不,是为了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给其他小鹏车友带来方便,我和老婆几乎一路小跑回到充电站。幸好最后几分钟的充电是比较慢的,终于在结束充电前(收费前)及时赶回。后来再充的时候都不敢去逛了,要么在车内歇歇,要么附近便利店买瓶水。因为充电时间比想象中的感受要快不少。着急的线多公里,足够临时用了。
对比去加油的体验,如果遇到排队之类的情况,其实耽误的时间也不少。当然,不是说充电就不用排队,而是一般充电站能通过手机APP查看充电情况。
补充一下,对于长途旅行,其实更不用担心。智能电动车的APP都配备了各种长途规划(下图是小鹏APP里面从上海到南京的长途规划)。不过这个话题展开就偏题了,不多说EMC易倍。
总结一下,回到题主的问题,家里装不了充电桩,也没有固定车位,还想买电动车的话,可以先下一个电动车的APP,即使没有购车,也可以查一下家或公司附近、常去的商场有没有方便的充电站。如果符合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行程轨迹上有合适的充电站,我觉得都可以大胆入手电动车。(下图是APP里显示的虹桥机场附近的小鹏充电站)
我有个租房的朋友,比我还先买了小鹏。租房肯定不能装充电桩。公司暂时也没有充电车位,但是正好他常去吃饭的商场有充电站,充电的时候顺便吃个饭,完美。
而且相信随着国家的电动车战略推进,共享充电桩、充电站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
说到底,从油车加油换到电车充电,是一个用户使用习惯的问题。感觉有点类似从诺基亚换成大屏智能机,只要产品本身好用,用户自然会慢慢养成定时定点充电的习惯,不再会把充电一次的待机时间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EMC易倍。说起来,小鹏P7给人的感觉真的很像玩一部带轮子的大手机。
最后,友情提示一下的就是,看到前面有回答采用便携式充电抢的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对混动汽车还能用,但是純电车因为充电抢的功率原因,一般充得很慢,而且对电压影响也很大,充电过程中枪会很烫。如果只有这个方案能解决充电问题,那需要再考虑一下。
我跟题主的条件比较像。去年买电动车之前我也考虑过安私桩的问题。小区车位年租无产权,我也实在不想跟物业打官司。因为家里还有一辆汽油车,我当时的想法是,我不可能焦虑,充电不方便的时候就开燃油车呗。
万万没想到,买车之后燃油车还是吃灰了,90%的出行里程都被没有私桩的小鹏P7覆盖了。为数不多开燃油车,要么是老爸偶尔带老妈出去逛街(他拒绝开电动车),要么是带媳妇练车。
不到1年,P7开了1.3万公里,Q50才1千公里,我现在最心疼的是汽油车保养费,尼玛根本没怎么动过啊!
讲真,没有私桩在我看来丝毫不影响出行节奏……我家小区也有第三方慢充,但是极少极少使用。P7满电表显续航670公里,正常来讲我每周需要充1~2次。然后小鹏不是有车主免费充电的政策么,可以用超充桩,很多国网/特来电的第三方也支持小鹏免费充电,额度是1年3000度电,足够覆盖1.8万的使用里程。
结果就是,我疯狂薅羊毛,大量使用免费充电桩。小鹏的免费充电覆盖一直在拓展,离我家最近的只有2公里,开车10分钟就到。
算笔账吧EMC易倍。安装私桩的费用总共得4000块钱,还得跟物业反复扯皮,然后跑手续,要花的钱和精力也不少。不装它,每周2次去免费桩充电,一边充一边在车里吹着空调刷剧看视频,每次2个小时搞定。
事实上真用车的时候你会发现,除非是极端天气或者超高用车强度,大部分时候我一周只充一次电。平时出差,就把车停到T3航站楼的小鹏官方停车位,有慢充桩,停车72小时不花钱,全都是免费的。
私桩也有私桩的好处,确实能省下单独充电的时间,每天都可以满电出发。另外大部分电车都支持预约充电时间或电池预热,可以用私桩的电给电池加热,冬天可以获得单次20公里的续航提升。
还有,跑完一趟长途,有私桩的可以立马回家,没私桩的就得另找他处花1~2个小时充电。比如去年我有一次往返保定400公里,进北京的时候续航还剩下不到100公里,就找了个顺路的超充站点EMC易倍,充完回的家。这种情况在1.3万的用车里程中出现过一次。
也做过换位思考,假如我安了私桩,会不会放弃免费充电呢?应该还是会多用免费桩,别看免费桩会将人和车绑定2个小时,但我心里明白,自己不是忙到飞起的大老板,即便这两个小时不花在充电上,我也只会花在刷剧、看视频、打游戏上面,我的时间没那么值钱……而且充电的时候也能用车机屏幕刷剧看视频,我只是把这些垃圾时间换了个地方消磨掉而已。
电动车的续航水平跟用车场景高度相关,单次长距离跑出的续航,远高于多次频繁启动的续航表现,这个现象在冬季尤为明显。比如我在北京冬天最冷的时候,有一周要频繁跑各种办事处给孩子上户口和社保,没开几公里就要锁车,然后再开几公里,如此往复,那时候续航掉得就挺厉害。但是我在去年年底参加媒体办的续航比赛时,气温也是在0℃以下,用最省电的方法跑出了467公里的城区成绩,从早上7点跑到晚上9点,腰都累折了。所以,如果题主是“办事族”,经常短途高频跑,城市纬度又高,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买私桩的。
以上是我的用车情况,以及对私桩的考量,也只代表我自己的车。下面是我前段时间写的1万公里用车总结,也希望能给题主一些参考: